只知道是广东信宜,名叫黄戈,怎么才能找到?
这种私人的信息只有派出所的户籍室才会知道。或许可以通过他认识的人进行寻找。
广东信宜发生故意伤害案致2死,该事件的具体详情是怎样的?
在商铺附近发生了故意伤害案,导致两个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警方抓捕了,他一直没有离开,在路边徘徊。
各位兄弟姐妹!香港有没有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老乡会-同乡会之类的连系电话或信宜市的老乡啊!!!!
香港茂名同乡总会
香港九龙弥敦道七六O号东海大道八楼二十七室
电话: 852-604 2911368
侨港信宜同乡会有限公司
香港九龙福荣街一五五号七楼四号
电话: 852-23616212
传真: 852-23878962
信宜近现代历史人物
凌十八究竟是何许人?众所周知:“凌十八是信宜市钱排镇北内塘坳村人。”“凌十八是信宜洪冠人”,不符合史实。据大量的文献、史料,研究、调查都证实:“凌十八是信宜钱排北内塘坳村人!”现笔者摘录有关史料,以示对本文负责。据1989年茂名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对凌十八起义问题全面系统的研究调查:“凌十八,本名凌才锦,祖籍福建汀州,同辈兄弟中排行十八,信宜钱排塘坳村人。出生于嘉庆二十四年(即1819年)九月初九日的云开村,祖坟在云开村,二十岁左右随父亲凌玉超迁到北内塘坳村居住。”这些都有凌十八起义筹款出卖田地山场、房屋契据,生辰八字、《李氏族谱》、凌氏宗祠为佐证。《信宜县志》有凌十八的人物传记,在“名人故居”明确记载:“凌十八故居在钱排北内塘坳村。土木结构的平房(已卖给彭姓居住),正座1厅4房,左右有侧间,前有屏风一幅。牌匾上书:‘安德堂’,两边配联:‘安分心常乐,德深意少忧’。”今已被我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茂名文史》、茂名市地方乡土教村、《广东简史》、《太平天国文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英国公共档案馆等都有记载凌十八起义的历史材料。《信宜县志》在“人物传记”记载:“凌十八因其父亲种蓝在广西平南县接触并且参加了拜上帝会,1848年回广东信宜钱排家乡发展会众、1850年7月响应洪秀全金田‘团营’的号召,组织义军,在信宜大寮举旗起义。其后转战两广三州六县,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斗争。他不仅是茂名地区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广东近代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广东信宜有哪些杰出人物。
潘庆修,男,1959年8月出生,广东信宜人,中共党员,工程师.湖南大学毕业,先后进入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校管理高级研修班和全国中学校长特训班学习毕业. 1981年到东莞先后独资创办学了三所学校。现任东莞实验技工学校、东莞育才职业技术学校、东莞育才科技专修学院三所学校的董事长,华中师大,韶关学院东莞函授站站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中华国际名人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管理与创新会员,中华跨世纪杰出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优秀教育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职业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中国百名杰出校长、东莞百名杰出人物(崇教兴学十杰).东莞市成人教育理事会理事、东莞市电子学会理事,东莞信宜经济技术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9 P: V. A- {; S
/ x3 F6 }% V4 L- s) ] }4 K6 ? N 潘庆修自办学以来,凭着过人的胆色和聪明智慧,采取互动式的办学方法,不断加快学校扩大和发展。他先后办起了三所学校。校区占地面积231亩,校园建筑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其中,自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8548.64㎡,建筑面积23936.59㎡)。教职员工由1981年的2-3人,发展到现在的350人,在校学生由1981年的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人。由于他认真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经省教育厅的严格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2002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潘庆修设立东莞育才科技专修学院。因办学成绩特出,经省教育厅专家评估, 2005年8月,经省教育厅评定,育才职业技术学校的数控,模具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06年在广东省同类学校中唯一获得中央财政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同时获得广东省财政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成为省级模具、数控实训基地。* d3 Q3 o u) H" O3 K, e. I
[1 m1 m$ t9 P# g' B% \' V. K0 [
潘校长善于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方法。一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推出了“定单式”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二是根据下岗工人、农民、毕业学生、退伍军人因缺乏技术而难以就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上岗前培训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上岗前就业难的问题;三是根据老、少、边穷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出了扶贫解困型的半工半读模式,学生先学技术再进厂,领到工资交学费,解决了贫穷地区,贫困子女读书交费难的问题;四是根据有识之士,毕业学生,计划出国深造人士的要求,推出了出国前的英语培训教学模式,解决了出国实用英语学习难的问题;五是根据在职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的要求推出了技能提升型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中级技工晋升为高级技工、高级技工晋升为技师难的问题;六是根据成人文化知识少,文凭低的特点,推出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模式。他的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办法,深受企业和学者的欢迎。
) v) n8 C1 L% r9 s8 p2 {9 t8 I0 `, T. x1 M. }8 k0 E, }
潘庆修把育才职业技术学校办成了“广东省一流的中专”,把职业技术学校和育才学院的数控模具专业办成了广东品牌专业。他严格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合,面向全国招聘各处室、副校(院)长级人才,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面向全国招聘教师,挑选精英;想方设法筹资,配齐各种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认真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人定制度,制度管人;认真加强学校环境的美化,绿化管理,使校园环境清新,学习宜人。由于他切实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经广东省教育厅的严格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2006年5月,他所办的育才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中专学校。他经过多方的调查论证认为:国家要实现“四化”达到“小康”水平,必须要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工业),而数控又是发展第二产业的重中之重,于是他决定把自己所办学校的重点专业定为数控模具专业。他千方百计,先后筹资3000万元集中购买数控,模具等教学设备,又向全国挑选双师型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工程师等),使学校出现数控、模具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良好局面。
茂名信宜有什么名人
茂名名人: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俚族(黎族),南北朝时高凉郡人。冼夫人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海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冼夫人是我国六世纪南方百越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周总理称她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江总书记赞她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海南人民敬称她为“南天一柱”、“圣祖母”。 潘茂名 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奕,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精忠报国-黄十九 黄十九(?~1278),电白电城人,祖籍福建省莆田县,宋初闽邑巡抚徙十三之后。宋咸淳年间,黄十九自闽来粤任高州巡检(州最高军事统领)。御任后,择居电白庄垌。宋末小皇帝赵昺被元兵追逼,于景为三年(1278)五月离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渡海南下,驻跸电白庄山。元兵逼至,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时刻,黄十九对南宋朝廷赤胆忠心,他以文天祥为榜样,以勤王护驾为已任,率领军发三千多人,奋勇抗击元兵,护卫赵脱脸。但黄十九由于势孤力单,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于庄山北麓。后人把他安葬于大岗岭下。是月,赵昺在硇洲登极,改元祥兴。赵昺帝因念黄十九精忠报国,壮烈牺牲,敕封他为“忠烈侯”。 丁颖(1888—1964)字君颖号竹铭,1888年11月25日生于广东省茂名县谢鸡镇,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1926年他在广州东郊发现野生稻,随后论证了我国是栽培稻种的原产地之一;首先把水稻划分为籼粳两个亚种,并运用生态学观点,按籼—粳、晚—早、水—陆、粘—糯的层次对栽培品种进行分类;为生产上培育许多个优良品种,对提高产量和品质作出了贡献。晚年主持水稻生态研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出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每年带领科技人员到各稻区实地考察,总结经验,为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备受中国人民崇敬的农业科学家。 甘子钊 男,汉族,1938年4月出生,广东省茂名信宜人,著名科学家,现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常委,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第一首席科学家,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中国编委,《Modern Physics Letter B》 中国编委,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李孝式 茂名信宜人,是著名的侨领和实业家,历任马来西亚政府交通、铁道、财政部长等职,既是国会议员,又是金融巨头。广东人先贤前辈在马来西亚的发展中留下不少血汗,比较为人知晓的是吉隆坡之父叶亚来及陆佑。他还指出,广东人先贤前辈也一齐协助争取马来西亚国家独立,3个曾为马来西亚国家争取独立的部长,其中一名就是广东人,他就是马来西亚前任财政部长丹斯里李孝式。 江可伯(1926—),高州大井镇霞降村人,1945年高州中学毕业后就读燕京大学。1948年赴美国留学。获美国俄亥俄州威士丁堡大学法学士,后入美国史丹佛大学研究院及州立华盛顿大学研究院研读,获商学士。回香港后曾任珠海书院校长。1963年出任东华三院总理,博爱医院总理,三益宗亲会理事长,珠海书院暨大同中学董事长兼校监,高雷旅港同乡会会长,高雷中学校董,茂名及高州县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高州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江可伯现任香港安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兴旺证券公司董事长,附属机构有安达旅运、安达观光、燕京旅运、燕贸、首纶等五家有限公司。 丁衍庸(1903—1978),谢鸡镇石塘村人,丁颖侄子,16岁开始学画,翌年东渡日本,入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科,1925年毕业,归国后改习中国书画、篆刻,并与蔡元培等在上海创办四华艺术大学,任董校、教务长兼艺术教育系主任。